肩:南安码头镇东大村城乡小朋友“我们的节日端午节”活动举行 主:大手牵小手 欢乐迎端午 6月5日上午,泉州市关工委、泉州市老干部活动中心、泉州市老年活动中心、泉州老年大学联合组织单位人员子女前往南安市码头镇东大村开展“我们的节日端午节”活动。活动由泉州市关工委、泉州市老干部活动中心、泉州市老年活动中心、泉州老年大学主办,南安市关工委、码头镇党委、政府和东大村党支部联办,同行爱心单位有泉州鑫祥广告有限公司、泉州福玛龙贸易有限公司。当天,来自泉州市区的少年儿童与东大村部分留守儿童近百人齐聚一堂,大伙开心地参加趣味游园活动,一起包粽子迎端午。 标:巧手包粽子迎端午 感受传统节日魅力 桌上冰壶球、快乐投篮……在东大村文创休闲中心,大伙在趣味游园体验中收获友谊与快乐。 端午近,粽香飘。在端午节临近之际,为让城乡儿童深入了解传统节日、认同传统节日、喜爱传统节日、传承文化习俗,主办方开展了“包粽子迎端午”活动。 糯米、粽叶、香菇、绳子等材料一一摆上桌,大家纷纷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,麻利地将粽叶裹成小漏斗形状,再填入各种食材,一手扯绳一手转粽子,一个个饱满诱人的粽子瞬间成型。大家围坐在一起,你一句我一句,气氛欢乐祥和。 “这是我第一次包粽子,虽然包得不是很好,但感觉挺有意思的!”小学三年级学生小凯兴奋地说。他的妈妈认为,活动不仅增加了节日气氛,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传承中华文化,也让大家在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的同时,增进了同事间的交流。 “希望通过活动,让城里的儿童亲近大自然,让孩子们懂得劳动的伟大与光荣,也让城乡儿童有更多互动,以‘小手拉小手’的形式增进交流,让他们感受中华传统节日的独特魅 力。”南安市码头镇副镇长兼东大村第一书记何海滨表示。 活动中,主办方还为留守儿童赠送书包等学习用品,为城市小朋友赠送大米。爱心单位给大伙们赠送肉粽及生活用品等。 标:听取水稻种植知识 思一粥一饭来之不易 6月5日是芒种节气,芒种的到来标志着仲夏将至,也预示着农民开始忙碌的田间生活。正如民谚所说“有芒的麦子快收,有芒的稻子可种”,芒种正是挥汗如雨的时节,农人之忙令人真切地感受一粥一饭来之不易。 为使城乡小朋友共同参与劳动体验,当天,数十名来自城市的少年儿童深入田间地头,来到南安市码头镇东大村的东联农业科技示范基地,聆听全国农业劳动模范、泉州市第三层次人才张联财讲授水稻种植知识,学习“原来我们吃的大米是这样来的”。 “小朋友们,你们知道平时吃的大米是从哪里来的吗?”在东联农业科技创新试验楼,76岁的张联财抓起一把发黄的稻草,讲起大米从种子播撒到收割、从谷粒到米粒的全过程,小朋友们则围绕在他的身边听得津津有味。 据介绍,张联财是农民水稻育种专家,他选育的“东联5号”获得福建省第二届优质稻招标中晚稻第一名,目前已在全省推广种植100多万亩。 “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农田水稻,听完张爷爷的介绍我才知道,原来种植大米有这么多讲究,真是大开眼界!”“亲近大自然,走进田间地头,才更能感受‘汗滴禾下土’的艰辛……”活动中,许多家长和孩子纷纷表示。 







,
(陈庆吉,卓水源)
|